上海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上海力量”

2025-04-03 11:28:06 作者:徐蔚冰

4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发布了《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报告》(2024)。

蓝皮书指出,上海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与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战略任务,不断深化并持续推进“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五个中心建设。其中,在国际经济中心方面,2023年,上海地区生产总值达4.72万亿元,继续排在世界城市前列。在全球经济竞争中,新质生产力以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为基石,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大都市,需要以新质生产力为驱动,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全面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与带动作用;加快培育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新优势、新动能,持续提升综合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能级。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上海聚焦于标志性工程和重要的战略平台,积极推动并精心打造一批示范性项目。通过这些努力,上海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上海力量”,展现了其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影响力。

蓝皮书指出,经过十余年的持续建设,上海在服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以下几方面重要进展,成为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第一,打造多维度贸易和投资合作网络,推动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与便利化。为发挥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优势,上海致力于与国家的自由贸易区战略对接,打造一个多维度的“一带一路”贸易和投资合作网络,以推动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与便利化。其一,上海自贸试验区利用其独特的区位和政策优势,加强与共建国家在制度和规则上的对接。通过这种对接,可以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减少跨境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从而吸引更多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加顺畅的通道。其二,以“区港一体、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控”为原则,加快自由贸易港区的建设步伐。“区港一体”意味着自贸区与港口的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一线放开”指的是在自贸区内放宽对货物、服务和资本流动的限制,以促进贸易自由化;“二线安全高效管控”则强调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监管效率,确保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

第二,推动金融开放合作,打造“一带一路”的投资中心。上海将持续推动金融改革创新,以适应国家金融开放的大趋势,并支持人民币国际化。通过改革,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促进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和国际化发展,为共建“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加丰富和高效的金融服务。加快构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解决企业的跨境资金汇兑问题。不断完善自由贸易账户的功能,使其成为连接国内外金融市场的重要桥梁,为企业提供更加灵活的资金管理工具,促进跨境投资和贸易便利化。这不仅有助于拓宽共建“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的融资渠道,也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使用。这些措施将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度,丰富金融产品,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上海致力于为共建“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包括信贷、投资、保险、咨询等,以满足共建“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第三,强化上海全球城市门户枢纽地位,推动实现共建国家的互联互通。上海正通过一系列战略举措,强化其作为全球城市门户枢纽的地位。这包括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优化城市服务功能,从而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和人才。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加强与共建国家交通、物流、信息等方面的互联互通,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贸易便利化。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优化航线航班网络布局,构建高效畅通的全球集装箱海上运输网络,提高上海的物流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增强上海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竞争力。构建全方位的多式联运综合体系,推进海铁联运发展,加强上海铁路网与中欧、中亚铁路网的连接,为共建国家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物流通道。上海充分发挥其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强化其在全球航运网络中的地位,促进与共建国家的互联互通。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责任编辑:樊锐祥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