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复杂病例的开刀方法,过去思路可能受限,但通过交流,我学到了多种创新解决方案。”4月9日,在成都前沿医学中心参观交流的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医疗中心主治医师Lee Yeong Sing表示,此次参加“一带一路”国家肝脏微创技术培训项目有很大收获,“中国专家的治疗方案,给了我一个认识治疗相关疾病的新概念”。
参加此次培训项目的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医疗中心主治医师Lee Yeong Sing
近日,由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共同承办的“一带一路”国家肝脏微创技术培训项目在成都启动。来自匈牙利、马来西亚、泰国、埃及、埃塞俄比亚、智利、摩洛哥等8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20名中青年肝胆外科医生齐聚成都,进行为期三周的培训。
在为期三周的“一带一路”医疗培训中,来自全球的20名中青年肝胆外科医生通过手术直播观摩、腹腔镜模拟操作及学术研讨等形式,系统学习了国际前沿技术。培训期间,新加坡、日本、韩国、英国、意大利及国内顶尖专家聚焦肝胆胰外科领域,围绕临床诊治难点、技术革新趋势及实践案例展开深度授课,为学员搭建了多维度的学术交流平台。
作为项目培训的核心内容,华西医院普外科团队连续九天开展了高难度肝脏微创手术直播,涵盖腹腔镜、机器人辅助手术等国际领先技术。项目特设的腹腔镜模拟训练中心与机器人手术操作舱成为学员实践的热点。通过“手把手”教学与个性化指导,学员们在仿真环境中快速掌握了关键操作技巧。马来西亚医生Lee Yeong Sing被一款手术机器“种草”,“其精准性和操作便捷性远超预期!”她坦言,这款设备的高性价比与先进性能令她印象深刻,计划回国后向马来西亚医疗界推荐引进,以提升当地肝胆手术的微创化水平。
参加此次培训项目的学员在进行学术讨论
在此次培训中,被“种草”的不止Lee Yeong Sing。来自泰国的Krit Rattanarak直言,中国医生的提出的手术方案、以及对相关疾病的看法让他耳目一新。此次来到中国,他最大的收获就是被这些新技术“种草”,“回国后,我会通过在此次项目培训中学到的知识,推动医院技术的更新。”Krit Rattanarak说。
同样的,来自智利的Dr. Fawaz则对术中实时超声导航技术印象深刻:“中国团队将影像技术与微创手术完美结合的经验,为我们突破临床瓶颈提供了新思路。”
作为所在医院首位参与“一带一路”国家肝脏微创技术培训项目的医生,Lee Yeong Sing计划积极推动后续合作,“我已与各国专家交换联系方式,未来将通过线上群组持续探讨疑难病例。”如何来评价此次培训项目,她表示“技术与文化的双重收获,让我对国际医疗协作充满信心。”
据悉,项目结束后,华西医院将与马来西亚、泰国、智利等国家医疗机构签署长期合作备忘录,在远程会诊、科研攻关与人才联合培养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来源:四川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