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的长篇小说《货币密战》以其独特的选题、精湛的叙事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窥探历史暗战中金融博弈的窗口,不仅提供了惊心动魄的阅读体验,更引发了我们对历史、人性乃至当下现实的深刻思考。纵观这部小说,有如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研讨:
一、题材拓荒:填补空白的金融谍战史诗
纵观文学史,谍战、反特题材小说从来不乏经典之作,它们多以枪林弹雨、密码情报、卧底潜伏为核心元素,构建紧张刺激的叙事空间。然而,《货币密战》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敏锐地捕捉并深入挖掘了一个长期被文学叙事所相对忽视,却又在现实中至关重要的领域——金融斗争。小说将镜头对准了抗战时期,围绕陕甘宁边区的货币发行与金融保卫战展开。红色金融是确保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力,但这段历史及其背后的艰险过程,却较少以文学的形式被大众所熟知。
本书作者杨军凭借其长期积累的金融行业工作经验,为这一题材的书写提供了坚实的专业基础和独特的观察视角。他并非简单地将金融作为故事背景,而是将其提升为核心冲突的焦点。小说细致描绘了边区如何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建立和健全了独立自主的货币发行制度,又是如何与日伪的金融破坏(如大批伪造根据地货币)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与货币攻势展开错综复杂的对敌货币斗争。这种对“货币战争”话题的深度思考与文学呈现,有效地填补了延安时期红色金融题材的空白,实现了题材上的重要突破,使得《货币密战》成为一部名副其实的金融谍战史诗。
二、 叙事创新:影视化手法与文学张力的融合
《货币密战》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强烈的画面感和电影质感。作者杨军因其“两栖”创作经验(小说与影视编剧),将影视叙事技巧娴熟地运用于小说创作中。开篇引入沈东方走出火车站的场景,堪称典范:通过快速切换的镜头(阴云天空、可疑烟贩、心不在焉的食客、穿梭报童、争抢生意的黄包车夫)、细节捕捉(扣扣子、压帽檐、看编号)和交叉蒙太奇式的拼接,瞬间营造出紧张悬念的氛围,同时高效地交代了环境、人物身份(经验丰富的特工)及其处境,并在叙述视角上呈现出由上到下、自远及近的镜头、景别过渡之美。
这种布景式的手法和镜头式的语言,极大地加快了故事的发展速度,形成了强节奏、强情节、高反转的叙事风格,使得故事密度加大,可读性增强。它摒弃了传统小说中可能略显冗长的静态描写和前序铺垫,代之以动态的、视觉化的场景构建,更加符合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置身于一部制作精良的谍战大片之中,不仅能感受到特工的魅力、暗战的刺激、隐蔽战线的风云变幻,更能享受到一种沉浸式的、充满张力的阅读体验。这种叙事策略的成功运用,是现代小说叙述的一种新体现,因此我们可以说,《货币密战》为此后类型文学创作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参考。
三、 史实根基:虚构与真实交织的厚重质感
尽管是一部小说,《货币密战》却蕴含着令人肃然起敬的纪实色彩。作者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谨,他“曾参考了上百部资料,采访了全国50多位专家”,并且作品涉及的红色金融史素材经过了相关部门的审读。小说中出现的“光华代价券、边区银行、货币交换所、有奖储蓄”,以及日寇伪造货币企图“以战养战”的阴谋等,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元素。甚至延安革命纪念馆中那台被称为“红色金融的记忆”的印钞机,也成为了小说情节与历史真实之间的有力连接点。
这种对历史真实的尊重和深入挖掘,使得《货币密战》区别于那些较为架空、缺乏历史根基的谍战小说,赋予了作品厚重的质感与真实的气息。虚构的人物和情节被巧妙地编织进真实的历史事件和金融斗争之中,产生了奇妙的阅读感受:读者既为故事的曲折离奇所吸引,又为背后那段真实存在的、先辈们曾浴血奋战的金融历史而震撼。这种真实性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得主旋律的传达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建立在坚实史实基础上的自然流露。
四、 人文内核:人性光辉与主旋律的平衡表达
《货币密战》的成功,不仅在于其题材和叙事,更在于其对人物的塑造和人性深度的挖掘。小说塑造了以沈东方、陈诗雨、白亮、刘小婉为代表的一批有血有肉、生动立体的共产党人形象。他们并非符号化的英雄,而是有着智慧、勇气,也有情感纠葛、内心挣扎的个体。他们在谍影重重的生死较量中舍生取义,前赴后继,依靠聪明才智和团队的精诚团结,最终赢得金融战场上的胜利。
作品没有回避斗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复杂,严刑逼供、腐化堕落、变节叛敌等情节使得故事更加真实、丰满,充满了疑云密布、扑朔迷离的戏剧张力。同时,小说还融入了浓郁的民俗风情,从上海弄堂到陕北信天游、扭秧歌,再到北平驼队,这些生活化、地域文化浓厚的描绘,不仅调节了叙事节奏,增添了阅读趣味,更生动地展现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土壤,赋予了作品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更重要的是,作者在两者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既避免了为了吸引眼球而流于低俗,也避免了为了宣传而成为枯燥的“政治教科书”。他将主旋律融入通俗文化形式之中,实现了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的统一。这使得《货币密战》的弘扬主旋律是潜移默化、深入人心的,是通过精彩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自然展现出来的,是现实主义思想的新表达。
综上所述,《货币密战》的独特价值和重大意义体现在多个层面:
在文学题材的开拓性价值层面,它成功地将金融斗争这一专业且重要的历史维度引入大众文学视野,拓宽了革命历史题材和谍战类型小说的创作边界,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在叙事艺术的融合性探索层面,它有效地融合了文学叙事与影视化手法,创造了快节奏、高密度、强画面感的阅读体验,为当代小说的表现形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在历史真实的文学性再现层面,它通过严谨的创作态度,将虚构叙事建立在扎实史实基础上,增强了作品的厚重感和说服力,为历史题材创作如何处理好真实与虚构的关系提供了范例。
在主旋律表达的创新性实践层面, 它成功探索了主旋律题材与大众通俗阅读结合的新路径,实现了思想启迪、艺术审美和阅读快感的有机结合,避免了说教味,增强了感染力。
在观照现实的启示性意义层面,正如本书序言所指出的,“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支柱”,金融安全、经济斗争依然是关乎国运的重要议题。《货币密战》虽写历史,但其揭示的金融战线的残酷性与重要性,对于当下读者理解历史的复杂性、认识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重要性,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它提示我们,谍战小说的未来创作,或可更多关注“经济斗争、商业间谍”等与现实关联更紧密的“新问题”。
总而言之,杨军的《货币密战》不仅仅是一部优秀的谍战小说,更是一部融合了历史洞察、金融专业、叙事创新和人文思考的诚意之作。它以其冷静的、睿智的、深邃的思想,追寻文字的不朽,充满真实的张力。它让我们看到,在历史的洪流中,那些握紧钱袋子、守护经济命脉的无名英雄们,同样上演着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这部作品,无疑为当代文学创作,尤其是革命历史题材和类型小说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其价值和意义,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彰显。
(作者:许晓光,陕西人民出版社编审,第一编辑部主任。)